第一百七十一章选官告示_刚夺舍又重生?我在古代科学宅斗
十八书屋 > 刚夺舍又重生?我在古代科学宅斗 > 第一百七十一章选官告示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一百七十一章选官告示

  招工告示贴出去没多久,重修县衙的人手就找齐了。

  等到苏衡玉这边的图纸画完,就选了一个吉日将旧县衙彻底拆了重修。

  旧县衙本来就荒废多年,里面的木头也朽烂了大半,一群年轻力壮的汉子一动手,很容易就将这些都给拆除了。

  紧接着就是清除杂草和平整土地,因为县衙后面还需要用很多年,更是一座县城的门面,苏衡玉对这个十分上心。

  边关这个地方苦寒,考虑到保暖和木头料子稀缺的问题,苏衡玉先前就打算用砖瓦和水泥来修新的县衙。

  不过这些她并未提前宣扬出去,而是等旧县衙拆掉之后,抽调了一半的人手在城郊附近建了一座石料厂。

  南宜城附近可以利用的石料很多,就是水泥的原料在这里也能找到。

  苏衡玉很快带着人将水泥给做了出来,她的想法是利用建设县衙这件事,让众人了解水泥这种东西。

  等到县衙建好了,估计南宜城的人就会对水泥产生兴趣,到时候她想要将水泥变成南宜城的拳头产品,便容易许多了。

  她的想法暂且没有跟其他人说,而其余人虽然觉得苏衡玉的吩咐有些奇怪,但因着每日二十文的工钱,没有一个人主动开口质疑。

  他们巴不得县衙修得更久一些,这样他们也能赚更多的银钱。

  大树他们也是其中一员。

  原本几人比起修县衙的活儿,更想努力一下,去应聘衙役的。但是如今县衙都没修好,苏衡玉显然没有提前组建衙役班底的想法。

  衙役还是其次,她如今需要的是能帮她处理县中事务的助手。

  王铭熙这回没有跟着苏衡玉前来南宜城,而是前往潮珠城去管理王家和苏衡玉合作的盐业。

  这本就是王家给他安排的任务,只是因为他想要跟在苏衡玉身边学习现代计算方法,所以才耽搁了这么久。

  如今苏衡玉前往南宜城赴任,他便打算先将手头上的活儿干完了,有成果跟王家交代了,再去寻苏衡玉。

  所以苏衡玉暂且将“师爷”这个知县的特殊助手位置留了下来,只等对方以后回来了,再看他愿不愿意接手。

  除此之外,苏衡玉还需要找到适合担任县丞、主簿、典史和巡检的人才。

  南宜城这个地方这些年连知县都没有,正经书院更是没影儿的事。

  若是想要在这种地方找到什么绝顶的人才,那还不如做梦来得快些。

  好在苏衡玉也没想过这么不靠谱的事儿,她不求别的,只求能找到几个识字的璞玉即可。

  哪怕对方的文采并没有多好,但只要脑子灵活,懂得学习和进步就行了。

  剩下的她后面慢慢教,对方也可以慢慢摸索。

  因着这回她是孤立无援地前来自己的封地上做官,所以魏帝给了她很大的权限,在不越线的情况下,她可以对南宜城做出诸多改变。

  给自己挑选班底,也是苏衡玉获得的优待之一。

  那些朝臣们对南宜城并不看好,所以即便知道了这些,也并没多说什么。

  在他们看来,苏衡玉迟早是要灰溜溜地回到京城,亲自跪求卸下身上的官职的。

  所以,在县衙如火如荼的建造之中,县衙门前那块儿逐渐被众人看重的告示板上,又多了一张大字。

  暂时兼任了捕头一职的严慎带着手底下的人一边维护着现场秩序,一边对着众人解释告示上的内容。

  “我们知县大人爱惜人才,无论男女,只要识字有本事,觉得自身能力足够,又或者愿意提高自身,不断学习的,都可以前去张家宅院里参与选拔。”

  “但凡通过第一轮选拔之人,即便最后没能得到官位,但也可以拿走一两银子的辛苦钱。不过你们且记住了,是男女都可,无论身份地位,无论年纪大小。只要有才,我们大人都愿意给他们个机会。”

  严慎这边的人嗓门儿很大,再加上苏衡玉叫人做了临时的大喇叭,将声音又往外传了一些,于是听到消息,围过来的人顿时更多了。

  有人听见那句“一两银子”,瞬间就起了心思,当即对着护卫们开口问:“这位小哥,你说得可是真的?就算没被选上做官,但只要去了也给一两银子?”

  “不是去了就给银子,去了会管饭,但过了第一轮考核会给一两银子。”那护卫高声解释道。

  虽然没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,但问话的那人觉得,能白吃一顿饭,也还不错。

  其余人自然也听到了这段对话,当即决定那一日就去张家的院子里碰碰运气。

  在场没有一人询问这个“张家”到底是哪一家,毕竟整个南宜城里,姓张且拥有一座谁都知晓的大院子的人家,实在是太容易叫人认出来了。

  张家是南宜城的第一大富户,张家那位老爷本是谢家军中的一名百夫长。

  对方在一场和匈奴的战斗中受了伤,没办法继续在军营里待着,便回家开始经商。

  张家老爷自己也没想到,他在经商一道上竟然如此有天赋,不过短短几年时间,他就用谢家那边给伤残士兵的抚恤银两赚到了许多钱。

  他是南宜城本地人,又深感谢将军大恩,对这片养育自己的土地有着深切的珍爱。

  所以即便后来,他家有了不少银钱,分明可以去更繁华富庶的地方买宅子置田产,但张老爷也没有离开,而是继续留在南宜城,时不时给谢家军送上粮草和衣物。

  张家算是本地有名的积善人家,所以南宜城的百姓对张家感官一直很不错。

  如今听闻考核地点是在张家,而且这告示上也说了,张家老爷也会是评判官中的一员。

  这让不少对苏衡玉还持有怀疑态度的人,对于这次选官的公平性多了点儿信任。

  他们想着,反正平日里闲着也是闲着,倘若自己真的有那个运气,做上官儿了呢?

  于是乎,又有大一批人暗暗下了决心,准备要去张家院子里试上一试。

  告示上的消息经由众人刻意的传扬,没过多久便人尽皆知了。

  等到这个消息传得足够远时,水井巷一处寻常院子里,伴随着一阵仿佛撕心裂肺般的咳嗽声,一个年轻的女音坚定无比地开口道:

  “爹,后日,我也要前去张家院子,去参与选官!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sniuk.org。十八书屋手机版:https://m.sniuk.org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